">
7月9日,商務部《“十四五”商務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正式印發。《規劃》提出要加快數字化、智能化改造,培育新型消費,壯大流通主體,創新流通方式等內容,這些不僅同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息息相關,更為電商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新的方向。
《規劃》顯示,在國內市場方面,2020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11.8萬億元,預計2025年將達到17萬億元,年均增長7.6%。這表明國內市場規模還在不斷擴大,零售電商仍舊有很大的發展和上升空間。
#01 把握數據紅利,加緊數字化轉型
為順應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這一趨勢,《規劃》強調要加快數字化發展,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,促進5G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區塊鏈等先進技術與商務發展深度融合,推動商務領域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。
此外,《規劃》提出要實施商務數字賦能行動,培育數字商務企業。打造電商優質品牌,加強電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。完善電商公共服務體系,優化平臺載體,推動企業數字化能力提升,引導平臺企業健康發展。推動數字商務指標體系建設,推進部省、部企電商大數據共建共享。
從《規劃》來看,“十四五”時期將會是我國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,科技創新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將會得到更大推動,“數據”在人工智能2.0時代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。
未來如何充分利用5G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先進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以及把握國內的數據紅利,將會是電商企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。
#02“數字+”賦能,電商模式革命性變化
近年來,隨著我國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,電商交易規模持續擴大,人們的消費方式正在發生變化。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,2018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為31.63萬億元,并呈現持續上升趨勢;預計2024年,電商交易規模將超過50萬億元。
一方面,國家倡導培育新型消費,鼓勵發展定制消費、體驗消費、智能消費、時尚消費,這樣可以擴大市場規模和交易規模,促使電商提供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服務和產品。
另一方面,開展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行動,通過“數字+生活服務”實現生活服務智能化,這也對電商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電商要加快落地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升級,通過直播等形式拓寬銷售渠道,豐富線上供給和云服務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中國的電子商務模式將面臨革命性發展:綜合性電商與專業性、區域性電商的競爭并存,平臺型電商與直銷型電商交相輝映,線下服務體系將更加完善,線上線下壁壘逐漸消失,基于大數據的精準電商獨占鰲頭,服務型制造領域將走進電商時代,現代服務業融入個性化電商服務。
#03 電商形態中,跨境電商勢頭正盛
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,隨著越來越多的線下零售轉為線上,跨境電商在全球貿易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。
《規劃》提出,要培育貿易發展新動能,促進跨境電商健康持續創新發展,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,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,探索跨境電商交易全流程創新,鞏固壯大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和優秀產業園區。